热烈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2周年年度活动巡礼

建党百年不忘来时路  腾飞展翅鲲鹏卫蓝天 2021年6月落成的“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纪念地”启航广场 拱门雕塑上展示“老航校精神”及“老航校校训” 老航校人的…

建党百年不忘来时路  腾飞展翅鲲鹏卫蓝天

2021年6月落成的“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纪念地”启航广场

拱门雕塑上展示“老航校精神”及“老航校校训”

老航校人的初心和使命

大树千尺高,植根在华夏沃土;黄河万里长,发源于昆仑雪山。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以下称研究会)于2016年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会员主要由健在的东北老航校(以下称老航校)前辈及后代、部分关注人民空军历史的研究者组成。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追寻老航校的奋斗足迹,弘扬老航校的红色基因,传承老航校的宝贵精神,维护老航校的荣誉光辉”为使命。五年多来,研究会通过实地走访、考证,努力抢救和挖掘老航校和人民空军早期的创建历史,坚持以史实为依据,尊重历史,注重事实,全面客观把握研究历史资料;坚持从实际出发,公正恰当地分析和评价有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勇于突破禁区,向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积极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努力在历史和理论研究上获得新突破,创造新成绩。

中国共产党“筑巢育鹰”创办人民航空教育机构历程示意图

为庆祝人民空军建军72周年,以下简单回顾近一年来研究会围绕中国共产党“筑巢育鹰”,独立创办人民航空教育机构历程进行的相关历史挖掘和研究工作,以及和相关机构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

协助新疆八办纪念馆、CCTV宣传我党首个“航空训练班”

讨“筑巢育鹰”浮雕方案,左起:王兆、张志勇、魏雪冰、常砢、郑晖

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向乌鲁木齐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捐赠“新疆八办航空训练班”文物、史料,以及“筑巢育鹰”浮雕墙,所增补展项内容于2021年5月布展完毕,填补了人民航空这段重要历史。在抗战时期,我党于1938年派郑德、常乾坤、王弼等航空专业人才赴当时的新疆迪化筹划进入“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后因受到盛世才的阻挠未果。1939年5月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中共在新疆设立的领导机构)领导下,全部由我军干部、教员和学员组成的航空训练班开班,郑德任班长。这是中共自主独立创办航空教育机构的一次尝试,详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钱均鹏著《揭秘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第一个空军航空训练班》。

浮雕“筑巢育鹰”,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捐赠

为纪念中共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央视网》于2021年10月在CCTV第9频道播出电视纪录片《红色档案》,在其中第五集讲述了“新疆八办航空训练班”和郑德烈士的故事,故事线索及素材由研究会提供的。

首次多单位联合纪念延安“军委航校”

2021年3月10日,在北京东部的坝河桥头响起阵阵欢快的安塞腰鼓声。“纪念建党100周年暨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军委航校)成立80周年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活动由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联合多家单位主办,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承办。

“纪念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军委航校)成立80周年”会议代表合影

1941年3月10日,军委航校(对外的正式名称是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在位于延安北、安塞城西杏子河畔的侯沟门村成立了。八路军各单位选派100多名政治条件好,身体好,有文化的连,排级干部到校学习与航空相关的理论和知识。1941年10月军委航校从安塞转移到延安后裁撤,多数人才保留在延安的抗大三分校、延安军事工程学院等与航空相关的教研机构中继续培训,为在抗战胜利后我军创建东北老航校培养和积蓄了骨干力量。

“纪念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军委航校)成立80周年”会议代表发言

多年来,延安“军委航校”在我党、我军历史研究中属于空白。时光穿越八十载,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联合中共延安市安塞区委及区人民政府、中共密山市委宣传部、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联合首次举办纪念会,揭开了挖掘和研究军委航校宝贵历史的大幕。中共延安市安塞区委宣传部李峰部长致辞,深情讲述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军委航校在延安城北、安塞杏子河畔的侯沟门村窑洞中诞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足迹。201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侯沟门军委航空学校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塞区委区政府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做好旧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加快相关的红色旅游项目落地,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延安日报》报道研究会赴安塞寻访军委航校旧址

密山市东北老航研究会王兆同志(原军委航校校长王弼之女)、常砢同志(原军委航校教导主任常乾坤之子)、熊晓虹同志(原军委航校学员熊焰之女)在发言中回顾了军委航空学校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对人民空军创建历史的重大意义,是我党首次以“筑巢育鹰”方式,尝试自主培训航空技术人才和干部,对东北老航校初建后很快实现快速批量培育人民空军的飞行和机务人才,提前做出准备。

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王寅生副主任在发言中表示,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华诞,此时我们回顾党创办军委航校的历史,深深感受到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就深谋远虑,已经在筹划人民空军和未来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宏伟蓝图。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曹家彬同志指出,延安军委航校承前启后,与原新疆八办航空训练班和后期成立的东北老航校都是我军自主创办航空技术人才培训机构的成功实践。曹教授赋诗一首:“安塞窑洞育雏鹰,航空前辈赫赫功。筚路蓝缕斩荆棘,栉风沐雨戴月星。蓝天筑梦凌雲志,杏子河畔聚群英。八秩华诞忆前贤,空天才俊待后生!”

缅怀航空英烈,开展为烈士寻亲的公益活动

2021年清明节在“蓝天魂”雕塑前朗诵《英雄赞歌》,缅怀空军英烈

“缅怀航空英烈,寻找烈士亲人”活动是研究会常年组织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研究会从建立至今年,已连续五年在清明节举办空军烈士祭奠活动,从当初仅在北京一地开展,陆续扩展到南京、杭州、长春、沈阳、哈尔滨、广州、大连、旅顺、通化、牡丹江、密山等多地联合同时举行。研究会先后联系到吉翔、蔡云翔(老航校时期牺牲)、吴奇、孟琎、朱学才等(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烈士的后代,进而扩大到寻找自在不同时期牺牲的我党航空烈士以及他们的亲人,帮助烈士亲人寻找为国捐躯父辈的安葬之地,告慰烈士的忠魂。

在航空英烈墙前向空军烈士默哀

2021年4月4日上午10时,老航校研究会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空军英烈墙广场组织了“纪念建党百年,缅怀航空英烈”主题活动。常砢同志首先通报,近年来研究会不懈努力协助相关机构取得的相关成就, 2017年清明节前夕,研究会寻找到1950年8月9日牺牲的空军混成四旅(我军第一支航空兵战斗部队)大队长李熙川、李更生等机组烈士安葬地,并寻找到四位烈士的后人和亲属,帮助增补了烈士生平简历和照片,之后寻找到沈阳棋盘山烈士陵园等抗美援朝牺牲空军烈士的安葬地;2017年11月,冯达飞烈士英名补刻上航博英烈墙;2019年4月,空军13位烈士英名刻上浙江英烈墙,11月,郑德烈士英名补刻上航博英烈墙;2020年12月老航校研究会给空军相关部门递送了“关于张训益烈士名字补刻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空军飞行人员英烈墙的报告”等。

少先队员、空军烈士后代向航空英雄们敬礼

在祭奠烈士活动中,闫会仲烈士的孙子闫一诺小朋友读了他写给爷爷的信,感人至深:“爷爷,经过老航校研究会近年的不懈努力,您的名字终于在2019年清明补刻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奶奶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的流下了泪水。妈妈要我永远记住,爷爷和空军烈士们是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向英烈致敬!”

航空博物馆英烈墙(局部)空军飞行英烈名录

2021年9月30日是全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空军烈士张训益的英名补刻上中国航空博物馆空军飞行人员英烈墙。

为老航校旧址纪念地捐献革命文物,开展红色教育

参加纪念活动的代表在“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纪念地”启航广场合影

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浪机场的东北老航校旧址是人民空军起飞地,经空军机关向国家主管部门申报,“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纪念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021年6月18日,空军党委常委和部队官兵代表,在东北老航校旧址纪念地开展专题党日活动,并参观了旧址展陈中心。2021年7月9日,部分健在的老航校前辈和后代的代表受邀来到牡丹江北部战区空军某部,与部队官兵们共同举办“追思起飞圣地、献礼建党百年”主题活动,成为在“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纪念地”参加红色教育的第一批观众。此前,研究会已于4月联系并会同山东抗大一分校纪念馆、山东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博物馆(即抗大一分校纪念馆)领导前往牡丹江老航校旧址,协助进行布展研讨和调研工作。

老航校研究会负责人陪同山东省沂南县文旅局、抗大一分校纪念馆领导在旧址调研

主题活动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进行,40余位研究会会员参加了活动,其中有老航校前辈、97岁高龄的王麦林同志(原老航校卫生队指导员兼俄文教员,曾任延安军委航空学校俄语教员、中国科普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多位老航校的后代。空军部队领导首先致欢迎词,随后老航校前辈、王麦林同志和研究会代表相继发言,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落实习主席在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做出了“铭记光荣历史,把东北老航校精神发扬光大”的重要指示,让老航校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王麦林同志发言,深情寄语空军部队官兵和老航校后代

多位老航校前辈及后代向部队捐献了文物和资料,其中包括:原空军第一航空学校第一期保伞班学员刘桂芝(原老航校飞行一期乙班学员马杰三的夫人)捐赠飞行皮裤及物品、图书和照片;常磊、常砢捐赠了父亲常乾坤(原老航校校长、延安军委航校教导主任)编写的教材《飞行原理》(原件);何健生(原老航校训练处处长)的后代何国贵、何国晖捐赠了何健生使用过的照相机、照片和资料;黄嘉嘉捐赠父亲于飞(原老航校理论科科长、飞行教员)使用过的柯达照相机;龙华军捐赠父亲龙定燎(原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学员、原延安军委航校学员)使用的帆布旅行包,母亲钱桂华(原老航校通讯班学员)在老航校女子排球队时穿过的自制帆布运动短裤和排球队照片;李可克捐赠父亲李汉(原老航校飞行一期乙班学员、志愿军空军二级战斗英雄)戴过的手表及资料;李蓥鑫捐赠祖父李文模(原老航校飞行三期学员)钢笔、慰问手册(1952年颁发的抗美援朝慰问品,原件)、记录了空中指挥员带编队飞行的计算公式。

参加活动的代表在活动横幅上签字留念

伍连连(原中共东北局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局航空委员会主任伍修权之女),郑晖(原老航校政委、南昌八一起义参加者吴溉之外孙),刘江平(原老航校副校长刘善本之女),徐宁宁、徐军(原老航校机务处副处长兼修理厂厂长徐昌裕之子),熊晓虹、熊晓焰(原老航校机务处修理厂厂长、机械科长熊焰之女),华林(原老航校飞行一期乙班学员、志愿军空军特等功臣华龙毅之女)分别捐赠了前辈自传、资料和照片等。

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向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展陈中心

捐赠“筑巢育鹰”浮雕墙

王力力(原老航校政委、延安军委航校校长王弼之女),张志勇(原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学员张建华之子)代表研究会向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展陈中心捐赠“筑巢育鹰”浮雕墙。航空兵旅领导向捐赠文物的老航校后代们表示衷心感谢。

展陈中心利用老航校使用过的原日军机库改建布展

老航校飞行一期学员后代(左起:张志勇、姚宇、龙华军、吴晓清、李可克、华林)

在“三合土”跑道感受父辈当年的激情岁月

老航校后代试用老航校制作的简易飞行教具

参加人员还参观了位于东北老航校旧址的塔台、跑道、机库(展陈中心)等设施。参加活动的还有:郭甦(原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总队长朱瑞烈士亲属),蔡蓉(原老航校教育长蔡云翔烈士之女),周燕(原老航校机械教员训练班学员、机械厂党支部书记周立范之女),黎矛矛(原老航校飞行教员训练班学员、七航校校长黎明之子),熊东放(原老航校机务处修理厂厂长、机械科长熊焰之子)唐国丽夫妇,姚宇(原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学员、空军原副参谋长姚峻之女),宋浙江(原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学员张建华女婿),王季夏(原学员李汉女婿),吴晓清(原学员马杰三儿媳),施蕾蕾(原老航校领航班学员施缔之女),姚大成(原老航校机械二期学员、飞行二期学员姚长川之子),王莉娜、王莉莉(原老航校飞行三期学员、志愿军空军二级战斗英雄王天保之女),陈龙狮(南昌八一起义参加者陈昌之子、老航校研究会顾问),董建华(王麦林前辈随行工作人员)。

在老航校跑道合影留念,身后的平顶山是老航校飞行学员架机起飞时的地标

消息来稿: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

作者: 澳门政法报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822995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158761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